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過敏性發炎疾病(又稱異位性濕疹)。病人的皮膚會感到搔癢,容易反覆發作。患者除了皮膚反覆出現溼疹及搔癢外,還容易合併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)升高,以及氣喘,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。

異位性皮膚炎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,根據統計,台灣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大約有2百多萬人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以兒童及青少年居多,50%的患者在一歲以前發病,80%在五歲以前發病,27歲是高峰期,之後逐漸減緩,到青春期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會不藥而癒,只有少數會在成人期發病。

 

夏天流汗後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,通常對稱性的發生在頸部、肘窩及膕窩等部位。異位性皮膚炎的最主要症狀就是皮膚奇癢無比,常常會突然發作,特別是在晚上更加嚴重,長期下來會干擾病人的睡眠、情緒、課業或工作,對病患與家人的生活品質均有非常大的影響。

 

異位性皮膚炎的另一特徵是皮膚表面上的變化,由於癢而去搔抓,搔抓而引起疹子,起疹子又會導致癢,如此一再的惡性循環,使得皮膚增殖變厚變硬,顏色也變深,整個皮膚表面看起來粗粗的一條一條而形成「苔癬化」。過度的搔抓也會使得皮膚產生傷口,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引起發炎,反而讓病情更加嚴重 

 

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和發病部位,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同,可分為下列3個時期,不過並不是每位病人都會完全經歷這3期的變化:

◎嬰兒期﹝2個月大~2歲﹞:

嬰兒通常從臉、頸部開始,出現紅腫的丘疹、水泡、脫屑及結痂等,然後再到四肢關節的伸側及屈側部分,幾乎全身都會遭受波及。

◎孩童期﹝2~12歲﹞:

這一階段的小病人常在手肘或膝蓋內側等身體關節處發生丘疹,而且由於長期不斷的搔抓,局部皮膚會逐漸出現苔癬化的現象。

◎成人期﹝12~成人﹞:

僅少數病人的症狀會延續到成年。成人患者通常在臉部或頸部可能會有些濕疹,局部皮膚苔癬化的情況更為明顯,四肢屈側或關節等處的表皮變厚、粗糙或變硬,膚色也變的比較深。

 

異位性皮膚炎的確實病因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,免疫系統的異常被認為是重要因素之一,與遺傳性的過敏體質有關,常常伴隨其他有過敏性體質的病症,例如氣喘、過敏性鼻炎等。病患通常有過敏的家族史,如果父母親有異位性皮膚炎,小孩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也很高。

除此之外,外在環境的刺激也是使得異位性皮膚炎發病與惡化的重要因素。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皮膚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,容易對很多過敏原(例如如空氣污染、花粉、食物等)產生過敏反應,像是流汗、皮膚摩擦、氣候變化、情緒波動等刺激,也都可能會讓病情加重。

 

異位性皮膚炎在治療方面,口服抗組織胺,可以減少搔癢,減輕因搔癢引起的睡眠障礙,另外還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效果。口服類固醇由於副作用大,通常只在病情極嚴重時短暫使用,由於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,必須特別謹慎。

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止癢,以避免病人搔抓,預防病情惡化。傳統的治療方式為局部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外用藥膏,來達到減輕症狀的目的。不同的皮膚問題嚴重度、患者年齡以及病灶部位,類固醇藥膏的強弱也需跟著調整,因此要由醫師診斷後才使用,千萬不要擅自購買成藥或使用偏方,以免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。

如果搔癢症狀嚴重時,醫師可能會給予病人口服的抗組織胺來幫助病人止癢。若皮膚傷口發生細菌感染,醫師也會考慮加上抗生素來治療。最新的治療方式則是使用非類固醇的外用抗發炎乳膏,這類藥物能選擇性的抑制皮膚發炎反應,治療效果和類固醇差不多,又沒有類固醇的副作用,是異位性皮膚炎藥物治療的一大突破。

外用的藥物包括類固醇藥膏,以及普特皮及醫立妥這類外用的免疫抑制劑,可以治療濕疹病灶。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的口服類固醇治療,或是紫外線照光治療等。少數無法以藥物控制症狀的病人,可能需接受紫外線療法或化學療法等更進一步的治療。

 
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疾病,需長期治療。類固醇藥膏雖然具有消炎止癢的功效,但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皮膚萎縮、變薄、色素改變、血管擴張或感染的副作用,因此使用上需依照醫師指示小心使用。

其實類固醇用得好可以救命,濫用才是毒藥,目前使用的類固醇藥膏,從超強效到弱效一共可分為七級,必須根據濕疹的狀態、部位,及患者的年齡評估用藥,劑型、劑量也因人而異,只要依醫師指示,即可降低副作用影響。使用時應注意

1.遵守塗抹藥量和次數。不可自行打折,例如有些人自作聰明把擦2次改成擦1次,療效降低,一直擦不好反而帶來副作用。但也不能把類固醇當保養品,擦比較多次不會更有效。

2.不要自行購買使用。每次發作狀況不同,使用的類固醇也可能改變,不嚴重卻買了強效類固醇來擦,得不償失。

3.如果在意副作用,一定要跟醫生溝通。很多家長對類固醇知識不夠,又不敢問醫生,任意停藥或減藥,都會惡化病情。

4.正確擦法:藥量以病人手指一節塗完一個手掌面積為準,把藥膏點在濕疹上,輕輕塗開兩三下即可,不要搓揉皮膚。沒有發炎的地方擦保濕品即可,不需要擦藥。

原則上,出現紅疹、發癢、流湯流水代表急性發作,需要擦藥膏。單以濕疹面積分,病人的一個手掌是1%,如果面積超過30%就是中重度,30%以下則為輕度。因為皮膚厚度不同,臉部通常擦輕到中效的藥膏,中效到強效的藥膏則擦在身體上。

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體質十分敏感,如果能從日常生活做起,注意平時的保養與護理,瞭解可能使病情惡化的因素並且盡量避免,將能大大減低發病的機會和發作的程度。

    異位性皮膚炎的注意事項有:

1. 避免溫度變化太大:環境要保持通風涼爽,流汗或寒冷乾燥的氣候會讓部分病人覺得特別癢,因此活動或工作應儘量讓處於常溫的環境或冷氣房中,盡量避免冷熱變化太大,戶外活動最好避開悶熱的中午時段。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游泳是一種不錯的運動,可以避免大量流汗及悶熱,但要注意游玩泳後要避免汗水鬱積在皮膚上易刺激發癢,導致皮膚炎惡化,所以流汗後,最好趕快用清水沖洗掉,再換上乾爽的衣物。

2. 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:灰塵是常見的過敏原,因此應保持居家環境清潔與空氣乾淨清爽,最好避免使用地毯,用百葉窗代替窗簾,減少絨毛玩具,不要飼養寵物,以免塵螨增生導致患者皮膚炎、氣喘或是過敏性鼻炎、結膜炎發作。另外,枕頭、床單、被單等要常常清洗,並且不要讓病人吸二手煙。

3. 衣物的選擇:選用透氣、寬鬆、吸汗的衣物,粗糙、太緊及羊毛材質的衣物,容易摩擦或刺激皮膚導致惡化,所以病人的衣物宜選用柔軟吸汗的純棉布料為主,避免和羊毛、尼龍布料或清潔劑直接接觸。

4. 飲食的控制:部分病人會對某些食物過敏,如果發現容易引起病狀的食物,最好能加以避免,不過並不需要對飲食作過多的限制。

5. 預防感染:搔抓容易使皮膚產生傷口而發生感染,一但發生感染往往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,因此要特別小心處理皮膚傷口以預防感染。

6. 照護乾燥的皮膚:要注意皮膚的滋潤保濕,盡量選擇中性肥皂或敏感性皮膚專用的清潔沐浴用品,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。但也要避免過度清洗,慢性的異位性皮膚炎會形成粗粗黑黑的樣子,這是角質堆積以及色素沉著的現象,並不是皮膚不乾淨,過度去清洗,反而會使皮膚更乾燥而惡化。另外,選用保濕乳液要選擇不含香精、防腐劑、抑菌劑的產品,以免刺激皮膚導致皮膚炎的惡化。

7. 感染控制:皮膚感染會惡化症狀,患者的皮膚,容易有葡萄球菌或是疱疹病毒感染。在感染出現時,需要適當的使用抗生素或是抗病毒藥物治療。

8. 調適壓力:心理壓力會導致皮膚炎惡化,家長應和患者站在同一陣線,體諒孩子並且支持孩子對抗異位性皮膚炎。

9. 飲食方面:雖然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,較容易有對蛋或是海鮮過敏的現象,但是目前只證實了,抽血檢查有免疫球蛋白EIgE)對蛋過敏的嬰兒,限制吃蛋對其病情有幫助。另外,如果患者每次吃到某種食物就會造成皮膚炎的惡化,則要避免攝取該食物,對於其他的食物則不應限制,以免造成小孩營養不均衡的現象。辛辣、刺激性的食物會導致搔癢,及刺激流汗最好要避免。

 

目前醫學上沒有可以完全根治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,一般來說,異位性皮膚炎需要很長的治療時間,不論是病人本身或是其父母家人,都需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,耐心治療與平時保養是預防病情惡化的重要關鍵。由於搔癢與皮膚外觀上的變化常影響病人的情緒與心理狀態,父母或家人應幫助病人調適情緒,保持愉悅的心情。

雖然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惱人的疾病,但根據臨床統計,屬於過敏體質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病人隨著年齡增長,病情會慢慢好轉最後痊癒。因此,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的認識,在藥物治療之外,再配合居家護理,病人,家長與醫師充分溝通合作,相信一定能夠獲得相當理想的治療成果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gs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